西南医院核医学中心于2001年7月由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核医学科与第三军医大学核医学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隶属于西南医院。核医学科前身为西南医院内科同位素室,始建于1960年,1981年列编为核医学科;核医学教研室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防护医学教研室同位素室,始建于1973年,1978年更名为防原医学教研室同位素组,1983年为训练部中心实验室同位素室,1992年正式列编为第三军医大学核医学教研室。本中心是迄今国内、军内从体制上将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融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完整的核医学学科, 现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第三军医大学目前为全军首家临床核医学专业创办单位,并于2000年起招收五年制临床核医学专业本科生。
西南医院核医学中心科室现有医疗技术工作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8人;主系列7人,技术系列11人;博士2人、硕士3人,本科6人,大专7人;硕士生导师2人。
中心临床核医学部位于影像楼四楼,拥有布局合理规范、防护措施完善的活性室、SPECT检查室、甲状腺功能测定室、肾功能测定室、核素治疗诊断室、临床检测实验室等医疗及办公用房1000m2;拥有包括临床核医学专业本科理论课教室、实验核医学与检验核医学教学实验室,以及放射性核素标记与示踪、受体放射分析、放射自显影术、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专业实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验室的教学与科研用房500m2,基本具备开展分子核医学应用基础研究的相关实验条件。中心配备有SPECT(GE MillenniumTM MPR)、MN-6100甲状腺功能测定仪、FT-638G肾功能测定仪、活度计(2台)、单头(多头)自动γ免疫计数仪(5台)、数字型表面污染监测仪(进口)、低温(高速)离心机(4台)、-80℃超低温冰箱(SANYO,2台)、LS6500全自动液体闪烁计数仪(BECKMAN)、Cary50紫外分光光度计(VARIAN)、数码照相显微镜(Olympus)、冷冻干燥机(进口)、15-AC型二氧化碳培养箱(进口)、AW320型电子天平(进口)、ZT-II型多头细胞收集仪等临床、实验教学与科研用仪器设备。与国内多家医院有广泛的联系。 中心日常工作包括医疗、教学、科研与科技服务四个方面。医疗工作 目前开展有常规放射性核素显像、功能测定、体外放射分析及核素治疗,参与PET/CT中心的诊断工作,并开设有核素治疗门诊,其中体表血管瘤与皮肤疤痕、甲亢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核素治疗已初步形成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教学工作 承担我校临床核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核辐射探测与医用核仪器》等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任务,承担我校护理大专至硕士研究生各层次《检验核医学》、《实验核医学》、《临床核医学》等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任务;承担我校临床核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任务。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核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课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合作课题各1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作者)、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作者)、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第4作者)、重庆市优秀医学论文一等奖(第1作者)各1项;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2本,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1本,主编全军临床核医学专业本科教材2本、实验教程1本;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科技服务 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与资源优势,通过开展科技服务及科研协作,使核医学的学术思想及研究技术不同程度地融入我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科研中。教学科研实验室面向校内外开放,平均每年接待实验人员200~300人次,接待技术咨询数十人,为我校及邻近单位的科研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