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媒体报道中方援利医疗队收治首批埃博拉疑似患者
日期:2014-12-28 14:41:43 来源:重庆西南医院
《新华社》:中方援利医疗队收治首批埃博拉疑似患者
新华网拉各斯12月7日电 蒙罗维亚消息:当地时间5日晚至6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先后收治3名埃博拉疑似患者,这标志着由中方独立运营管理的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开始收治埃博拉疑似患者。 据介绍,上述3名疑似患者中,一名是在家里发病多日后自行前往就诊,另两名则是由利比里亚埃博拉指挥中心和当地一所医院转入。 据留观病区主任任小宝介绍,3名疑似患者中,一名年轻男性有明确的埃博拉接触史,其一名同伴3天前因感染埃博拉病毒去世。该男子目前出现了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症状。 目前,诊疗中心依据3名疑似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留观病人治疗方案,分别给予了相应处置和治疗。诊疗中心已提取3人血样,送当地相关检测机构进行化验,以确定他们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 《人民日报》:中方援利医疗队收治首批埃博拉疑似患者
本报约翰内斯堡12月7日电 (记者王欲然)蒙罗维亚消息:当地时间5日晚至6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先后收治3名埃博拉疑似患者,这标志着由中方独立运营管理的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开始收治埃博拉疑似患者。 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队长王云贵7日告诉本报记者,这3名患者均出现了发热、呕吐等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症状,并有与埃博拉确诊患者的接触史。经过检查,目前已排除了1名患者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能性,另外2名患者将进一步接受复查。 王云贵还表示,为了更好地、安全地收治埃博拉病人。我援利医疗队通过诊疗中心安装的闭路监控系统,采集了接诊病人每一个环节的图像,对此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加强自我防护和规范接诊程序。 《人民日报》海外版:援利医疗队收治首批埃博拉疑患
据新华社拉各斯12月7日电 蒙罗维亚消息:当地时间5日晚至6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先后收治3名埃博拉疑似患者,这标志着由中方独立运营管理的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开始收治埃博拉疑似患者。 据介绍,上述3名疑似患者中,一名是在家里发病多日后自行前往就诊,另两名则是由利比里亚埃博拉指挥中心和当地一所医院转入。 目前,诊疗中心依据3名疑似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留观病人治疗方案,分别给予了相应处置和治疗。诊疗中心已提取3人血样,送当地相关检测机构进行化验,以确定他们是否感染病毒。 《解放军报》:我军援利医疗队收治首批埃博拉疑似患者
本报蒙罗维亚12月7日电张远军、姜恒报道: 当地时间12月5日晚至12月6日中午,我军援利医疗队先后收治3名埃博拉疑似患者。至此,仅用一个月时间建成并由中方独立运营管理的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开始收治埃博拉疑似患者。 习近平主席宣布对非第四轮援助计划,确定在利比里亚建设一个诊疗中心帮助防控埃博拉疫情后,中方迅速行动,严格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烈性传染病诊治要求高标准建设,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诊疗中心的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并于11月25日举行启用仪式正式交付使用。 该诊疗中心由我军医疗队担任诊疗任务,计划由3批近500名医护人员运营6个月,对埃博拉疑似患者开展留观,对确诊患者进行治疗,收治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联合国职员,为利比里亚培训医护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首批163名医疗队员于11月15日抵达利比里亚后,展开了工程验收、信息系统安装、医疗设备安装调试、诊疗制度规章制订、收治病人模拟演练、聘用当地工作人员并培训等工作,并于12月5日完成收治埃博拉病人的全部准备工作。 5 日下午,一名持续高烧、身体虚弱的当地年轻男性,来到诊疗中心寻求治疗。诊疗中心迅速响应,严格按照诊治流程接诊、分诊、处置,并于19时完成收治。据医疗队队长王云贵介绍,该男子有明确的埃博拉接触史,其一同伴3天前因感染埃博拉病毒病逝。目前,该男子高烧达39.5℃,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症状,高度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5日22时许,另一名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老年男性,由利比里亚JFK医院救护车送至我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该男性身体极度虚弱,嗜睡、神志不清,病情危重。6日中午,诊疗中心又收治了利比里亚埃博拉指挥中心转来的1名中年女性埃博拉疑似患者。收治后,诊疗中心依据3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留观病人治疗方案,给予了相应处置和治疗。截至发稿时,诊疗中心已对收治的3名疑似患者抽血,送当地相关检测机构检验确诊。 《中新网》:中国援利医疗队收治首批三名埃博拉疑似患者 中新网蒙罗维亚 12 月 8 日电 ( 戴岳、姜恒、张远军 ) 当地时间 12 月 5 日晚至 12 月 6 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先后收治 3 名埃博拉疑似患者。至此,标志着由中方独立运营管理的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开始收治首批埃博拉疑似病人。 12 月 5 日下午,一名持续高烧、身体虚弱的当地年轻男性,来到诊疗中心寻求就诊。中国援利诊疗中心迅速响应,严格按照诊治流程进行接诊、分诊和处置,并于当晚 19 时完成收治。据留观病区负责人介绍,该年轻男性有一同伴三天前因感染埃博拉病逝,有明确的埃博拉接触史。目前高热 39.5 度,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症状,高度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晚上 22 时许,另一名老年男性疑似埃博拉病人,由利比里亚 JFK 医院救护车送至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该男性身体极度虚弱,嗜睡、神志不清,病情危重。 12 月 6 日中午,中国援利诊疗中心又收治了利比里亚埃博拉指挥中心转来的 1 名中年女性埃博拉疑似患者。入院后,诊疗中心依据 3 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留观病人治疗方案,给予了相应处置和治疗。 据中国援利医疗队首席专家毛青介绍,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并且严格执行了烈性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以及三级检诊制度等医疗制度,处置病人井井有条。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这是中国援利诊疗中心首次接诊埃博拉疑似病人,首次门诊区、留观区病房护理埃博拉疑似病人的医疗队队员胡静波、王丽慧对此表示,作为军队医护工作者我们更将视病情如战情,视病房如战场,把中国军人的正能量传递给非洲埃博拉患者,为加深中非友谊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桥。 中国援利诊疗中心是习近平主席宣布对非第四轮援助计划,确定的重点援助项目,经过 1 个月的紧张施工,于 11 月 25 日举行启用仪式正式交付使用。该诊疗中心位于利首都蒙罗维亚中国援建的 SKD 体育场北侧,占地面积 2 万多平米,建筑面积 5800 余平米,大小共 19 栋板房,配备 100 张床位,是严格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烈性传染病诊治要求高标准建设,为目前利比里亚埃博拉诊疗中心中条件最好的一个。 《北京日报》:我援利医疗队收治埃博拉疑似患者
新华社拉各斯12月7日电蒙罗维亚消息:当地时间5日晚至6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先后收治3名埃博拉疑似患者,这标志着由中方独立运营管理的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开始收治埃博拉疑似患者。 据介绍,上述3名疑似患者中,一名是在家里发病多日后自行前往就诊,另两名则是由利比里亚埃博拉指挥中心和当地一所医院转入。 据留观病区主任任小宝介绍,3名疑似患者中,一名年轻男性有明确的埃博拉接触史,其一名同伴3天前因感染埃博拉病毒去世。该男子目前出现了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症状。 目前,诊疗中心依据3名疑似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留观病人治疗方案,分别给予了相应处置和治疗。诊疗中心已提取3人血样,送当地相关检测机构进行化验,以确定他们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 《重庆日报》:援利医疗队收治首批三名埃博拉留观患者
本报讯 (通讯员 张远军 姜恒 记者李珩)蒙罗维亚当地时间12月5日晚至12月6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先后收治3名埃博拉疑似患者。一名系家里发病多日自行前往就诊,另两名为利比里亚埃博拉指挥中心和JFK医院转入。至此,这个仅用一个月时间建成并由中方独立运营管理的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开始收治埃博拉病人。 在习近平主席宣布对非第四轮援助计划,确定在利比里亚建设一个诊疗中心帮助防控埃博拉疫情后,中方迅速行动,在大量物资都需从国内携运的情况下,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诊疗中心的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并于11月25日举行启用仪式正式交付使用。该诊疗中心位于利首都蒙罗维亚我国援建的SKD体育场北侧,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余平方米,大小共19栋板房,配备100张床位,是严格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烈性传染病诊治要求高标准建设,为目前利比里亚埃博拉诊疗中心中条件最好的一个。 中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医疗卫生专业队伍担任诊疗任务,三批近500名医护人员运营6个月,对埃博拉疑似患者开展留观,对确诊患者进行治疗,收治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联合国职员,为利比里亚培训医护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首批163名医疗队员以第三军医大学为主体、沈阳军区加强组建,于11月15日抵达利比里亚。医疗队经过简单安顿,随即展开工程验收、信息系统安装、医疗设备安装调试、诊疗制度规章制订、收治病人模拟演练、聘用当地工作人员培训等工作,并于12月5日完成收治埃博拉病人的全部准备工作。 当日下午,一名持续高烧、身体虚弱的当地年轻男性,来到诊疗中心寻求就诊。援利诊疗中心迅速响应,严格按照诊治流程进行接诊、分诊和处置,并于当日19时完成收治。 据留观病区主任任小宝介绍,该年轻男性有一同伴三天前因感染埃博拉病逝,有明确的埃博拉接触史,目前高热39.5℃,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症状,高度怀疑感染埃博拉。当日22时许,另一名老年男性疑似埃博拉病人,由利比里亚JFK医院救护车送至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该男性身体极度虚弱,嗜睡、神志不清,病情危重。12月6日中午,诊疗中心又收治了由利比里亚埃博拉指挥中心转来的1名中年女性埃博拉疑似患者。入院后,诊疗中心依据3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留观病人治疗方案,给予了相应处置和治疗。截至发稿时,诊疗中心已对收治的3名疑似病人抽血,送利相关检测机构检验确诊。 《重庆日报》: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首席专家毛青
蒙罗维亚当地时间12月5日晚至12月6日中午,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开始收治埃博拉病人。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该如何应对?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首席专家毛青。 重庆日报:对11年前爆发的非典,人们记忆犹新,埃博拉病毒与它有何区别? 毛青: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首先,就生物安全等级而言,埃博拉病毒已经达到最高级别:第四级,属于具有极高危险性且可以致命的病毒,同时,它属于接触性传播疾病,病毒可以通过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传播。非典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为第三级,属于呼吸道飞沫传播,从传播途径上看,非典的传播速度远高于埃博拉病毒。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信息,非典患者的平均死亡率在9.6%左右,埃博拉患者的死亡率最高可达90%,几乎是非典患者的10倍。 重庆日报:诊疗中心接收埃博拉疑似患者后的流程有哪些? 毛青:我们严格执行烈性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以及三级检诊制度等医疗制度,就此次接收的3名埃博拉疑似患者,目前已抽血送利相关检测机构检验确诊。 重庆日报:医疗队将通过哪些方式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毛青:我们这次还是采取一种综合治疗的方式,如对症、退热、止泻、补液等。由于没有特效药品的帮助,所以要治愈一名患者很有挑战性。 重庆日报:据媒体报道,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者中有人被治愈,也有人死亡,这是为何? 毛青:这个跟每个感染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有一定关系,所以,治疗的效果也不一样。现在,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根据病人自身状况而定。 重庆日报:医疗队员在与就诊患者的接触过程中有没有危险? 毛青:埃博拉病毒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著称,属于接触性传染,只要与病毒有直接或间接性接触,就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我们的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会与埃博拉病毒接触,属于具高感染率的高危人群,可能一个不经意的接触就会被感染。 《重庆日报》:看埃博拉病毒血液标本如何采集
穿戴11件防护装备的一名医护人员手拿一个小瓶子,另一名队员则用高浓度消毒剂对瓶子周身进行消杀……这一刻,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因为这个小瓶子里装的是埃博拉病毒血液标本,稍不留意就会感染。 蒙罗维亚当地时间12月6日中午12点半,两份埃博拉病毒血液标本终于采集好了并送检,这让医疗队医技保障组主任兼检验主管黄庆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血管难找 第二次才抽到血液样本 其实,早在上午8点,黄庆就与同事准时达到工作区,他们再次详细探讨与落实了病房采血及标本送检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并按照预案准备相关器材。“必须万无一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上午9:30,黄庆与同事们穿戴上11件防护装备,进入病房。要采集血液的第一位埃博拉疑似患者已60多岁,干瘦。 “采血可能比较困难。”黄庆心里有些打鼓,不过,在他的带领下,医护人员投入了更多的耐心,小心地扎上止血带,轻拍老者的手臂,以使其表层的静脉血管可视度更好。在第二次尝试后,终于从老者的肘部静脉中抽到了埃博拉病毒检测所需的血液样本。 第二位疑似患者是一位年轻人,身体状况要好得多,仅用了几分钟时间,就采到了检测血样。 血样要密封三次 每次都要消毒 血样采集完,就要将血样放到前期准备好的烈性传染病病原体样本运输的专用生物安全箱了。 据黄庆介绍,这个安全箱共有三层,最里面一层即是装血液标本的小瓶子,小瓶有防漏装置,保证血液不会溢出,不过也是最危险的物品。抽好血后,将血液放进小瓶子里,医护人员就回到潜在污染区做第一次密封。密封好后,由一人手拿小瓶子,另一人用含高浓度的消毒剂对小瓶子全方位消毒,消毒完后放进第二层盒子里,这期间手和瓶子都不能触碰盒子的外沿。同时,第二层盒子里还放有几个冰盒,使温度保持4—8度,然后盖上,又消毒一次,然后放第三层,放之前同样要消毒。 装箱完毕后,再交由专人送到相关检验机构。 采血花了近3个小时 当黄庆脱完防护服,洗完澡出来时,时间已是中午12:30,连他自己都很吃惊,“没想到,平时只用几秒钟的采血工作,竟然花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 “我们剩下的任务就是静静地等待埃博拉疑似患者的送检结果了,真心祝愿他们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远离这一极高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黄庆说道。 《重庆日报》:医疗队向附近社区捐赠物资
本报讯 (通讯员 高斌 记者 李珩)蒙罗维亚当地时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联合中国援利竹藤编与蔬菜种植技术项目组、中国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向埃博拉诊疗中心附近的SKD社区、警察局和红灯市场捐赠了摩托车、消毒桶、消毒粉、大米和食用油等物资。中国驻利大使张越出席捐赠仪式。此活动是“中非民间友好行动”项目的组成部分。 中国援利医疗队队长王云贵感谢利社区各界人士的热情帮助,表示中国医疗队愿同利比里亚朋友一道,积极开展疫情防治,为保障利人民生命和健康做出贡献。 SKD 社区、警察局和红灯市场代表先后发言,感谢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向利比里亚提供的无私援助和支持,称赞治疗中心建设迅速、质量一流,让周边社区人民感到十分宽慰。 《重庆晨报》:援利医疗队收治首批3名埃博拉留观患者
蒙罗维亚当地时间12月5日晚至12月6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先后收治3名埃博拉疑似患者。一名系家里发病多日自行前往就诊,另两名为利比里亚埃博拉指挥中心和JFK医院转入。至此,这个仅用一个月时间建成并由中方独立运营管理的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开始收治埃博拉病人。 对非第四轮援助计划确定在利比里亚建设一个诊疗中心,帮助防控埃博拉疫情,此后中方迅速行动,在大量物资都需从国内携运的情况下,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诊疗中心的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并于11月25日举行启用仪式正式交付使用。该诊疗中心位于利首都蒙罗维亚我国援建的SKD体育场北侧,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余平米,大小共19栋板房,配备100张床位,是严格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烈性传染病诊治要求高标准建设,为目前利比里亚埃博拉诊疗中心中条件最好的一个。 中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医疗卫生专业队伍担任诊疗任务,三批近500名医护人员运营6个月,对埃博拉疑似患者开展留观,对确诊患者进行治疗,收治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联合国职员,为利比里亚培训医护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首批163名医疗队员以第三军医大学为主体、沈阳军区加强组建,于11月15日抵达利比里亚。医疗队经过简单安顿,随即展开工程验收、信息系统安装、医疗设备安装调试、诊疗制度规章制订、收治病人模拟演练、聘用当地工作人员培训等工作,并于12月5日完成收治埃博拉病人的全部准备工作。 当日下午,一名持续高烧、身体虚弱的当地年轻男性,来到诊疗中心寻求就诊。我援利诊疗中心迅速响应,严格按照诊治流程进行接诊、分诊和处置,并于当晚19时完成收治。 据留观病区主任任小宝介绍,该年轻男性有一同伴三天前因感染埃博拉病逝,有明确的埃博拉接触史,目前高热39.5℃,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症状,高度怀疑感染埃博拉。晚上22时许,另一名老年男性疑似埃博拉病人,由利比里亚JFK医院救护车送至我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该男性身体极度虚弱,嗜睡、神志不清,病情危重。12月6日中午,诊疗中心又收治了利比里亚埃博拉指挥中心转来的1名中年女性埃博拉疑似患者。入院后,诊疗中心依据3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留观病人治疗方案,给予了相应处置和治疗。截至发稿时,诊疗中心已对收治的3名疑似病人抽血,送利相关检测机构检验确诊。 现场采血耗时近三小时 专人专车专线运送样本 面对埃博拉疑似患者,血液接触是最为危险的传染源之一,3名疑似患者被送到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后,抽血、送检的过程怎样?这个过程与大家想象的一样,谨慎且严密。据医疗队医技保障组主任黄庆介绍,血样采集的各个环节,均进行过多轮探讨,以避免任何一个流程出错。 各个环节 丝毫不能出错 在接收疑似患者的前一天,医疗队相关人员与首席专家毛青教授讨论并敲定了具体的环节和流程,多次详细探讨与落实了病房采血及标本送检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并按照预案准备相关器材,以保证万无一失。 据黄庆介绍,第一位埃博拉疑似患者,已年过六旬,身体偏瘦,采血相对困难,医疗队成员小心地扎上止血带,轻拍老人手臂,以使其表层的静脉血管可视度更好,在第二次尝试之后,终于从老人的肘部静脉中抽到了埃博拉病毒检测所需的血液样本。第二位疑似患者是一位年轻人,身体状况比第一位疑似患者好许多,采血过程一下变得简单轻松,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医疗队成员就采到了检测所需的血样。 血样需密封三次 血样采集完毕后,如何将血样放置进运输箱,并送到检测地点,是样本送检最为关键的环节。此时,前期准备好的烈性传染病病原体样本运输的专用生物安全箱将派上用场,据悉,这个特殊的安全箱分为三层,最里面一层是装血液标本的小瓶,有专门的防漏装置,会确保血液不会溢出,抽血后,将血液放入瓶中,医疗队成员会进行第一次密封。 之后,一名穿戴11件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会手拿该小瓶,另一名队员则用高浓度消毒剂对瓶子周身进行消毒。消毒完后,放进第二层盒中,在此过程中,手和瓶子都不能触碰盒子外沿。在这一层,盒子内放置着几个冰盒,确保温度保持在4—8℃,然后盖上盒子,再消毒一次,然后放入第三层,消毒程序相同。 “为了这一环节,我已经和同事们进行了多轮探讨,尽量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黄庆说,当医疗队成员采完血样并按照既定路线走到样本交接地点时,另一个同事已经在指定地点等候。 这些血液标本会由受到多重防护的专人从病区取走,乘坐专车送到指定的EVD病原体检测中心。 严格防护下进行的采血环节,耗时超乎你的想象,据悉,两位疑似患者的采血耗时近三个小时。 黄庆表示,剩下的任务就是静静地等待埃博拉疑似患者的送检结果,“真心祝愿他们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远离这一极高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 医疗队向附近社区捐赠物资 蒙罗维亚当地时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联合中国援利竹藤编与蔬菜种植技术项目组、中国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向埃博拉诊疗中心附近的SKD社区、警察局和红灯市场捐赠了摩托车、消毒桶、消毒粉、大米和食用油等物资。中国驻利大使张越出席捐赠仪式。此活动是“中非民间友好行动”项目的组成部分。 中国援利医疗队队长王云贵感谢利社区各界人士的热情帮助,表示中国医疗队愿同利比里亚朋友一道,积极开展疫情防治,为保障利人民生命和健康作出贡献。 SKD 社区、警察局和红灯市场代表先后发言,感谢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向利比里亚提供的无私援助和支持,称赞治疗中心建设迅速、质量一流,让周边社区人民十分宽慰。社区人民将同中国医疗队密切配合,确保抗疫工作顺利进行。 捐赠仪式后,社区各界人士参观了治疗中心和培训教室等设施。 《重庆晚报》: 诊疗中心正式收治埃博拉病人
重庆晚报讯 当地时间12月5日晚至12月6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先后收治3名埃博拉疑似患者。至此,这个仅用一月时间建成并由中方独立运营管理的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开始收治埃博拉病人。 据了解,该诊疗中心位于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我国援建的SKD体育场北侧,占地2万多平方米,共19栋板房,配备100张床位,是严格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烈性传染病诊治要求高标准建设,为目前利比里亚埃博拉诊疗中心中条件最好的一个。 《长沙晚报》: 中方援利医疗队收治首批埃博拉疑似患者
据新华社拉今晨消息,当地时间 5 日晚至 6 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先后收治 3 名埃博拉疑似患者,这标志着由中方独立运营管理的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正式开始收治埃博拉疑似患者。目前,诊疗中心依据 3 名疑似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留观病人治疗方案,分别给予了相应处置和治疗。
|